然有数,缺的,只是更加精妙的奏对思路!
“启禀监国,学生亦有了几分思路。”
“私盐屡禁不止,盐枭猖獗,其根源,还是因为制盐、运盐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漏洞……”
“启禀监国……”
“……”
一时间,众新科进士文思如泉涌,各种思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有些精妙的,朱橘都忍不住拍案叫绝,当场询问姓名,抽出会试考卷细看。
对于平庸的,朱橘也往往是以鼓励为主,并不否定对方。
如此一来,进士们自然是踊跃发言,到最后,四十一个进士竟是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毕竟,没有人自甘落后。
纵然不如解开,也要争夺一番榜眼、探花乃至二甲的位次啊!
这一场朝会,足足开了两个多时辰!
直到日头高照,朱橘才将手中的答卷放下。
“呵呵……不错,都不错。”
他笑着赞许道,
“看来我大明朝这第一次科举,的确是筛选了不少人才啊!”
“你们之中,有一些人的新锐思想,或将改变整个大明!本王不是在夸大其词,这是事实——这个世界,是靠人才推动的!”
稍稍一顿,朱橘又看向在场的诸大臣,笑问道:
“诸位臣工以为,这些新科进士材质如何?”
“可堪大用否?”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我,皆是感受到了几分危机。
“殿下。”
刘伯温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久未发言的他此刻由衷的称赞道:
“老臣今日一见新科进士们的谈吐与精气神,只觉得后生可畏啊!”
“昔日,老臣也曾参加过前元的科举,皆是从四书五经之中选取题目,虽然也能选取到人才,但就老臣看来,的确多数都是空谈之文学家,实际有才干者,确乎稀少。”
“如今陛下与殿下改革科举,以政务国事为题,果能筛选真正有才之士!此番改革,可谓是大获成功!”
“若延续这样的科举制度,那才是真如唐太宗所言,天下英雄皆入骰中矣!”
“老臣为陛下贺,为殿下贺,为大明贺!”
一番话语,可谓是将新版科举吹捧的天花乱坠。
刘伯温不是溜须拍马的人,此刻,他是真心流露,真心为大明有了更好的选官制度感到高兴!
“说得好!”
朱橘赞道,
“刘师傅这番话语,亦是本王心中所想!”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本王知道,新制科举在朝野之间,以及民间都起了不小的争论,所以,本王今天把新科进士们拉了出来!”
“这真金啊,他就不怕火炼!今日一炼,证明所选四十一位进士,皆非草包!”
“将来科举,也要以此次科举为样本,诸位臣工,选官的制度改进了,你们之中,若有后生晚辈、门生学员要想要参加科举入仕的,趁早转变思路,不然,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可能就顾不上他们了!”
“这,也算是本王的忠告吧!”
此番话语,振聋发聩,令在场文武皆是心中一震!
危机感,紧迫感……接踵而至。
活在舒适区里的人,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解开。”
朱橘忽的开口道,
“学生在。”
解开从人群之中走出,模样愈发恭敬。
他自认也算是个优秀人才,但看看人家吴王殿下,小小年纪,举手投足之间已有少年帝王的气派!
这才是真正的真龙之子啊!
自己十来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呢!人家已经可以独立主持朝会,更别说,还以一己之力改革了科举。
无论是哪一点,都叫人无比的佩服啊!
“你的会试试卷,本王刚才也已经仔细看过的,质量属于上乘。”
朱橘道,
“再加上你今天的奏对表现,本王奉父皇之命,钦点你为大明状元!”
“加封你为侍读学士!”
解开:“!!!”
虽然心中有预期,但真正被点为状元,他还是不由自主的颤栗了起来!
“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