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108章 圈地!府兵制+八旗圈地+西方骑士庄园!(2/4)

合种粮食,每亩的农作物产量极低。

    一亩地的产量是八十斤粮食,再除掉种子的成本,那就是只有七十斤的收成了。

    一个人十六亩,就是一年一千一百斤粮食的收入。

    听起来不少,但是土地不是平均分配的,占人口大多数的百姓日子肯定过得不怎么样。

    朝廷的税再重一点,那就会更为不堪了。

    赵朔道:“那金国的税收怎么样?”

    “按照金国朝廷的律法,大概是百姓需要缴纳一成的收入。但是,实际上,各种苛捐杂税加起来,大概能收到七成。

    当然了,大多数百姓交不起。

    有些手段的百姓,就想办法拖欠。手段少一些的百姓,就借高利贷以完税。手段再少的,就只能卖儿鬻女卖妻子,最后卖无可卖,就或者悬梁自尽,或者把自己卖为奴婢了。”

    赵朔道:“那你以为,咱们应该怎么收税呢?”

    “下官非常为难。”史天倪有些羞愧的低下头去,慢慢把其中的难处讲出来。

    往昔在永清,史天倪自以为文武双全,一旦有了机会,必将能出将入相,迎娶世家大族之女,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赵朔交给他的第一件差事,就没有办稳妥。

    怎么收税呢?

    赵朔之前跟史天倪交代过,并不准备让汉军八旗将士种田,而是让他们作为职业军人。

    桓州,就负责安置史天倪的那个万户了。

    这年头,一个家庭要满足温饱,一年需要五十贯钱。八旗将士虽然现在盔甲武器都不缺,但无论盔甲还是武器都是会损坏的。以后这些东西所需的花销,还是要从这些赋税里面出。

    另外,战士要吃肉,要训练,需要更多的供给。

    粗略算下来,一个八旗将士,一年最少需要有一百贯的收入。

    七八户养一兵,算起来,如果收三成的税,应该是够的。

    但问题是,土地这玩意儿,不是平均分配的。

    中等人家,别说收三成了,就是收五成,都是了不得的德政。

    但是,占人口最多、平均土地最少的贫民百姓,你让他们切切实实的交三成税,都是要他们的命。

    赵朔交代过,要把这昌抚恒三州,当成根本之地经营。总不能因为收税,弄得治下民不聊生吧?

    史天倪甚至想到了参考大唐年间的府兵制。

    干脆用刀子,逼着桓州百姓把土地都平分了。然后,直接按照三成的税收,收取赋税。

    但是,话说回来,没人才啊!

    即便真的把桓州的地分了,谁来收税呢?

    原来这三州的官吏,都被那一片片颅林吓破了胆,跑光了。

    蒙古人就别说了,就连汉人,汉军也绝大多数是贫苦农民出身,识字的不多。勉强识字的那些人,也看不懂繁琐的账目,做不了收税的官吏。

    待把这些难处讲完,史天倪更羞愧了,满面通红,深深地低下头去。

    要不是知道赵朔的脾气,恐怕早已跪地请罪。

    赵朔昂了昂下巴,示意史天倪坐下,道:“其实,这也怪不得史天倪。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桓州的情况摸清楚,已经很好了。来,大家都说说,这桓州,究竟该如何收税呢?”

    “……”

    郭宝玉、张柔、严实,面面相觑,眉头紧皱。

    史天倪都没办法的事儿,他们就更没办法了。而三州赋税的问题解决不了,又影响到他们麾下大军的安置,真是心焦不已。

    那几个蒙古千户就更别说了,蒙古人能收明白税的话,铁木真能把抚、桓、昌三州都给赵朔?

    赵朔道:“你们都不说,我说两句。其实,收税的事不难。草原上那些贵人们,大都不识字,还不是能收部落里的贡赋?很简单的道理。收很多户的税,需要专门收税的官吏。但是,如果只收几户、或者十来户的税呢?简直计算即可,谁都能干的来。”

    史天倪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识到了点什么东西,道:“驸马的意思是……”

    赵朔道:“以后在汉地,我准备实行两种制度。第一种制度,就是史天倪你刚才说的府兵制。以后咱们地盘大了,人才多了,肯定大多数地方,是要实行府兵制的。第二种制度,就是接下来咱们要在桓州实行的,八旗圈地制。”

    “圈地?怎么圈?”

    “全圈了!”赵朔道:“从今天开始,桓州的所有牧场,自然是官府的。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