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九十章 喜报到家,这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啊(2/4)

呼,他抬头看了下老梁。

    不禁有些感慨。

    这出门在外,身份还真是自己给的啊。

    连平时老实巴交的学生官,都开始吹起来了。

    得亏这是侦察连,要是侦察团,估计他都敢给自己安个副团长的名号。

    “陈默同志在新兵期间表现优异,矢志不渝,咬牙苦练,为新同志树立了很好的标杆,受到军区表彰,授予训练标兵的荣誉,此次更是在新兵竞赛中,勇攀高峰,七项科目第一,被授予个人三等功一次。”

    “陈默同志.”

    梁红杰打着电话,好词就跟不要钱似的,哗哗的往外冒。

    听得陈默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他捂着脸,扭头看向别处。

    这刚毕业的排长还是太嫩啊,用力过猛,这让地方上的人武部一听,就不像是有经验的干部讲话。

    实际上也差不多。

    曹德明接到电话后,也有点懵,他光听到什么矢志不渝,英勇果断,受军区嘉奖,荣获个人三等功。

    听了半天,没整明白到底是谁。

    “那个,打断一下同志,你说的训练标兵,荣获个人三等功,是陈默?”

    “对。”

    梁红杰急忙拿起陈默的资料念道:“就是你们鹰城父县狮桥镇兴隆村的陈默。”

    “好,感谢同志,我们会酌情对立功人员的家庭,进行慰问通知。”

    电话挂断。

    梁红杰再次抬手拍了拍胸脯,而后扭头看向陈默:“秀才,我发挥的没问题吧?”

    “嗯,蛮好的,表达清楚了。”

    陈默挠挠额头,继续抄录,他需要稍微的平静一下心情。

    另一边。

    曹德明挂断电话后懵了好一会,才摇摇头:“什么玩意,怎么安排个这么愣的人通知消息呢。”

    “到底怎么回事?”政委董国强站在旁边询问。

    “哦!”

    “对了。”

    曹德明反应了一会,捋捋思路后开口道:“还是兴隆写信那小子。”

    “部队里来通知了,说他在部队新兵期间表彰良好,军区授予一次训练标兵,这两天部队里面有竞赛。”

    “那小子表现好,七个科目全项第一,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哈哈,这可是好事啊。”

    董国强拿起办公桌上的陶瓷杯,提起暖瓶倒了一杯开水道:“你说那小子我挺有印象,叫陈默。”

    “家里还有个弟弟妹妹,二老都是农民,陈默的父亲身体孱弱,不能干重活,会点木匠,家里日子过得并不好。”

    “陈默去当兵,原先家里供两个孩子读书,现在去当兵了,小女儿也该上育红班,家里负担大啊。”

    “对,就是他,之前咱们去过他家。”

    曹德明掏出烟,让了一圈,给自己点了一根扭头看看窗外,天还没彻底黑透。

    “这样吧,既然部队那边通知了,咱们就不能啥也不干。”

    “部队没要求组织市里军人事务部送功,咱们这边也没法通知,送功就免了,但喜报要送回去。”

    “小王。”

    “到!!”

    “你去仓库把准备好的慰问品,多拿一些,像是粮,油,猪肉什么的,都要多备,不能让同志们在部队拼搏,后面家里还要让他操心。”

    “财务那边支五百块钱,不,支八百,装信封里带上。”

    “去街道上看看卖牛奶,糖果子的多买几提,瓜子,糖的都带一些,鞭炮也买两挂。”

    “是!!”

    送喜报,是人武部最喜欢干的事了。

    因为这是喜事啊,尤其是趁着过年的时候,更是喜上加喜。

    王明明去筹备,部长和政委也没闲着,两人换上一身干净的常服。

    脚上皮鞋擦得锃亮。

    送喜报不能寒酸,武装这边安排一辆吉普,一辆军卡,在腊月二十五下午五点时,从武装部出发。

    由干事们站在卡车车厢里,敲着锣鼓,热热闹闹的出城了。

    时间紧急,带着立功人员姓名的条幅是准备不来了,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条幅,部门可不缺啊。

    连带着大红花,一个个都别在胸前,连车头都缀上了。

    那家伙,喜气洋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