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气氛,配上锣鼓喧天,相当扎眼。
兴隆村。
刘凤兰五点钟,才带着女儿从十字街回到家里,看了半天人家打鼓,唱戏,她心情看起来不错。
推开大门。
陈学军正在院子里拿着斧头劈柴,听到动静,扭头看到娘俩回来,陈学军咧嘴笑道:“咋不多看会,灶火里,饭都煮上了,不碍事。”
“小锋呢?没跟你们一起回来?”
“他都没去看打鼓,不知道跑哪疯去了。”刘凤兰笑吟吟拿着绳子上的干毛巾,拍打下身上的尘土。
“你今天去村长家看没?不知道小默会不会给家里打电话,哎,我嘴上也没个把门的,咋就光数落孩子了,还有你,我都没问几句话,你就嫌长途电话贵。”
听着妻子唠叨。
陈学军也不吭声,说两句就说两句呗。
自从大儿子去当兵,刘凤兰那都不敢听村里谁说当兵不好,只要听说了,回来就自己坐那抹泪,埋怨着当初没拦住。
可要是听谁提起当兵好,能锻炼人,能吃饱饭。
那又跟换了个人似的,好几天心情都不错。
这过年了,在南方打工捞生活的人回来,一个个都说打工好,当兵白瞎了这么大一个劳力,不如去南方打工,一个月好几百块,过年还能回来。
本家的人都这么说。
最近几天,他们陈家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啊。
陈学军继续劈柴,把最近干活拿回来的木材,只要用不上的,全都劈成条,预备着烧火。
刘凤兰抱着小女儿,唠叨几句,回到灶房烧火做饭。
头一年大儿子不在家,团圆时少一人,家里气氛并没有太热闹。
陈静蜷缩在小板凳上,她小手拿着木柴,一点点往灶火里添。
她也想哥哥了。
在家里大哥年龄大点,不会欺负她,还总是护着陈静,二哥陈锋性子野,出去玩不让后面缀个小尾巴。
所以,陈静更喜欢大哥一点,对二哥有点害怕。
“妈,哥哥过年了,有新衣服穿也不回来吗?”
火光映着小丫头红扑扑的小脸,她抬头看向陈母,这个问题,她每天都会问。
因为在小孩子的认知中,过年了,又有新衣服可以穿,哥哥肯定会回来。
“你哥哥去当兵了,要过两年,乖啊,下回打电话,静静也跟哥哥说两句话好不好?”
“我想哥哥回来。”
小丫头糯糯的望着面前的火苗,两只手臂叠起来放在膝盖上,下巴枕着手臂,怔怔的出神。
“咚咚锵,咚锵咚锵.”
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从村外隐隐的传来。
原本失落的陈静,听到声音,突然扬起小脑袋兴奋道:“妈,我哥回来了。”
“傻孩子,你哥在部队,有规定回不来的。”刘凤兰笑着宽慰几句,继续转身揉面。
可敲锣打鼓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小丫头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笃定,就固执的认为是哥哥回来了。
她站起身,伸手拽着刘凤兰往外走:“妈,我哥真的回来了。”
“快跟我去门口看看,真的。”
“你这孩子。”
刘凤兰哭笑不得,可小孩子她也不能指望真的讲通道理,只得拍了拍揉面的手。
一小一大朝着门口走。
“你们干啥去啊?”
陈学军正抱柴火呢,瞅见俩人又要出门,随口问了一声。
“静静非说小默回来了,我带她去看看。”
刘凤兰回应一声,走到大门口,拉开门。
陈静她哥确实回来了,只不过是二哥陈锋,这时候正呆呆的站门口,听到大门打开的动静。
他抬头指了指已经进村的两辆军车:“妈,这些人是不是又来找我哥的?”
“别瞎说。”刘凤兰抬手拍下二儿子的手臂,不让他拿手指人。
“你哥在部队呢,怎么会有人来家里找。”
三人站在大门口,看着拉着红条幅的军车,敲锣打鼓的进村,然后停在自家门口。
刘凤兰愣了一下,陈锋也摸不着头脑,只有陈静抬起脸笑嘻嘻道:“妈,你看,我就说我哥回来了。”
“咔。”
车门打开,精神抖擞的曹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