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一百四十五章 :窥探(2/5)

吏,带着各色幞头,吃着车灰。

    然后车队后就是漫漫长的辎车,谁也不晓得到底装了多少东西。

    当这支驴车队出现时,在场的所有文武都把目光牢牢的放在最前的一名高大武士身上了。

    此人头戴武弁帽,身着绯色吞兽袍、腰环束金带,系银鱼符,足蹬一双乌皮靴,站在驴车上,气魄昂扬。

    在场光州文武众人再不迟疑,对着此人,口呼:

    “下吏见过明公!”

    然后抬头,包括光州别驾、大吏都愣了一下,就见对面的队列中,光山县令吴玄章赫然在列。

    这下子几人心里是破口大骂,这姓吴的这么不讲究,抛开众人,自己先去迎刺史了?

    要晓得光山还在州治定县的南面,距离更远。

    而此时,光山县令吴玄章被几个州上佐看着,也很心虚地低下了头,可一想到一个时辰前,他和新任刺史赵怀安的对话,他又忍不住把头昂了起来,嘴角含笑。

    哼,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

    吴玄章是光山县令,两日前,正与县内大苏山净居寺的法严和尚闲坐,忽然有个紧急信件从外面送来。

    这是他在寿州的好友送来的私人信件,展开一看,正写着:

    “贵州府公舟船已过寿州,不日便至渡口,君欲有作为,必先迎驾。”

    当时吴玄章看了这信件后,面色不动,三言两语就结束了和法严和尚的闲聊,然后就独自将信件又拿了出来。

    信是真的,是他朋友的私人印,也是好友的亲笔文书,琢磨了一下新任刺史从水路逆流来的时间,和朋友送信的时间,一下子就断定新任使君已经到光州了。

    吴玄章是上任淮南节度使李蔚身边的幕僚,之前在幕府管理一些榷场的活,也是因为工作出色,所以被李蔚表到了光州光山县做县令。

    这算是从流外入流了,即便还是浊流。

    吴玄章到了地方后,就准备在大别山脚下建立一个茶榷场作为政绩,毕竟上面就喜欢能搞钱的官员。

    可没想到没多久李蔚就转走了,过了一段时间竟然来了个李党的刘邺,而他的举主李蔚公虽然不属于李、牛二党的任何一个,但因为交际和履历,常被视为亲近牛党之人。

    这下子,吴玄章不仅没了靠山,还和大领导有派系的冲突。

    虽然刘邺到任后,没有找过吴玄章的麻烦,可他想要往上升,那就别想了。

    本来绝了上进之路就已经够惨了,可没想到这两个月他设在大别山脚下的茶榷场也被山里的山棚给劫掠了。

    所以当吴玄章一听新的刺史来了,还是从西川国战中立下大功的,立马就起了靠齐意识,既是引为靠山,也是为了借兵剿灭那伙山棚。

    所以把事情一捋,吴玄章就决定,谁也不说,即刻带几个心腹往北面光州境内的淮河古渡奔去。

    他要在这里率先候迎新任刺史!

    吴玄章在渡口没等半日,就见到了抵达古渡的庞大船队。

    他最先见到的是一个叫裴德胜的年轻人,此人表现出的世家子弟的气度,让吴玄章看得很惭愧。

    这个小裴和他大致说了下船的各支队伍的情况,也问了很多光州本地官场的情况,还有地方上有哪些大族,各自背景有哪些,甚至州内的大别山的山棚,他也问了很多。

    吴玄章没有啥好遮掩的,问了什么就说什么,尤其是大别山的山棚,他更是说的更多,就是好想让刺史身边人多注意一下大别山的情况,这样他后面提借兵剿山棚,也有助力。

    那个小裴很会说话,也没有世家子弟的矜骄,所以吴玄章与他越聊越投缘,然后刺史的旗帜就从船上下来了。

    裴德胜笑着对吴玄章道:

    “走吧,随我一起去见使君。”

    此时吴玄章随裴德胜走上坡,望渡口下一看,就是头皮发麻。

    只见三四里的渡口岸边,到处都是人,大量的物资、牲口还有战马陆陆续续被从船上运到河岸边。

    然后一面土黄色的大旗下,上书“呼保义”三字,一队武士围着一名坐在马扎上的绛袍汉子坐镇现场。

    一路随裴德胜走到大旗下,还未进,吴玄章就冲着那坐在马扎上的绛袍汉子下拜,高唱:

    “光山县吴玄章接明府公车驾。”

    此时那裴德胜走到那高大汉子身边,耳附了几句,然后那人就转了过来,笑道:

    “哦,你一光山县令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