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75章 文武庙、圣庙、帝王庙(可跳订,是名单)(4/8)

r>
    反而南朝全是名将,北朝多名臣。(难道作者查错了?)

    南北朝入文庙名单:苏绰、杨愔、褚渊、李冲、高允、卢辩、独孤信。

    南北朝真的是群英荟萃,天下有能之士都能得到充分使用,才涌现这么多人才。

    隋朝:高熲,杨素。

    “朕欲将杨素移入文庙。”

    朱祁钰觉得,杨素的功劳,政治居多,战功比政治少,所以移入文庙,更合理一点。

    毕竟隋朝短暂。

    唐初能入文庙的就多了。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虞世南、马周是没有疑问的。

    倒是高士廉、萧瑀在犹豫之中。

    “陛下,高士廉被重用,更多因为长孙皇后之母舅,其功远非房谋杜断而比,萧瑀数次罢相,功过难定,是以老臣觉得不入。”姚夔道。

    朝臣基本持一样的意见。

    朱祁钰颔首:“岑文本和褚遂良呢?都是名臣啊,朕觉得也可入。”

    “陛下,您已经将马周列入其中了,马周、岑文本、褚遂良,老臣认为只能择一而入。”

    姚夔坚持。

    朱祁钰觉得可惜了,唐朝的人杰太多了。

    这些人杰,都是可以立庙祭祀的。

    “姚卿,既然马周已经入了,就让岑文本和褚遂良也进入吧,毕竟撑起了贞观之治的人才,如何夸赞都是不嫌多的。”

    朱祁钰说了软话,又争论一会。

    唐初人选定下来: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虞世南、马周、褚遂良、岑文本。

    盛唐的名单: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张柬之、娄师德、桓彦范、李多祚、敬辉、宋璟、张九龄、卢怀慎、苏颋、张嘉贞、源乾曜、魏知古、张说、颜真卿等等。

    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娄师德、宋璟、张九龄几个人是必入的。

    朝臣倒是一致认为,盛唐名单不能再扩充了。

    各朝代的名臣名将太多了,华夏这片土地上,真的是太能诞生人才了,人杰地灵之地。

    盛唐名单确定: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娄师德、宋璟、张九龄。

    衰落的大唐,能臣照样不少。

    段秀实、李德裕、裴度、高骈、刘晏、杨炎、陆贽、李泌、李吉甫、李绛、郑畋等等。

    因为段秀实和高骈,属于名将。

    最后裁定,中晚唐名单:李德裕、裴度、郑畋。

    五代名臣人选就少了很多,如查文徽、韩熙载、冯道。

    五代名单:韩熙载、冯道。

    两宋的名臣就多了。

    但皇帝讨厌宋朝,自然不会遴选太多人入庙。

    赵普、范仲淹、包拯、寇准、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文彦博、张方平、司马光、胡铨、周必大、孟珙、余玠、文天祥等等。

    “胡铨和周必大就算了吧,政绩虽不错,但过于软弱,没资格入庙。”

    朱祁钰直接把他们划掉:“南宋就孟珙、余玠、文天祥有资格入庙。”

    他又沉吟一下:“就定孟珙和文天祥入庙,南宋的其他人就不必考虑了。”

    朝臣也不敢说。

    皇帝讨厌南宋小朝廷,在朝堂上也经常说。

    两宋名单很快就定下来。

    名单如下:赵普、范仲淹、包拯、寇准、王安石、韩琦、孟珙、文天祥。

    文官最多的朝代,入文庙的竟然是最少的。

    而且,选的都是变法型人才,范仲淹和王安石。

    辽国和金国各挑一个。

    辽国:韩德让。

    金国:完颜宗干。

    元朝人杰可就多了,第一人选,就是耶律楚材。

    “郭守敬也可入文庙,天文、历法、治水都是大事,郭守敬是其中全才,朕也希望,大明也有这样一个全才,辅佐于朕。”

    很快,就把名单商议出来。

    元朝名单:耶律楚材、郭守敬、伯颜、刘秉忠、廉希宪、阿鲁浑萨理、脱脱、扩廓帖木儿(王保保)。

    王保保应该放入武庙的,放入文庙不伦不类。

    过了大元,就是当代了!

    然而,开国功臣又多被诛杀,现在追封显得不伦不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