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入文武庙的本朝臣子,哪怕曾经犯罪,朕也特赦其罪,恢复爵位,并入文武庙享受祭祀。”
比如蓝玉,进入武庙之中。
但他本身是罪人,政治不正确,朱祁钰只能下圣旨,特赦其罪。
“但后人不予追封。”朱祁钰特意加了这句话。
“陛下圣明!”
一旦追封的话,不知道哪里就会冒出来一位先贤后人,哭着喊着要爵位,大明岂不乱了?
只是承认功绩,其他的是不承认的。
“李善长、胡惟庸,是要入文庙的,不管其犯下多少错,功劳在此,该入文庙。”
这话就有违祖制了。
但皇帝正在想方设法拿回祖制的解释权,修改就修改喽。
“三杨也要入庙的,杨士奇、杨荣、杨溥……”
朱祁钰斟酌起来:“朕本以为胡广也是能入庙的,但其后人不孝,便当个备选名额吧,夏元吉可有资格入庙?”
这人选,当代人就不敢置喙了?
但朱祁钰着实双标,连蓝玉、胡惟庸等人都赦免了罪过,怎么胡广就因为后人不孝,不能入文庙呢?
夏元吉是治世能臣,执掌财政,永乐皇帝能五次北伐,和夏元吉的能力是离不开的。
“入庙吧。”
“还有两个人物,朕觉得难以决定。”
朱祁钰问道:“姚广孝和郑和,该不该入庙呢?”
“太宗皇帝靖难功成,和姚广孝是分不开的,只是大师是化外之人,不喜凡尘俗世,若朕一意孤行将其奉入文庙,大师英灵是否会不安呢?”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燕王一脉承嗣大统。
“陛下,郑和是宦官呀,如何入文庙呀?”姚夔觉得不妥。
宦官岂能和文官一起,入文庙祭祀?
那岂不乱了纲常?
朝臣都反对郑和。
朱祁钰却道:“班定远能入武庙,郑和之功,不比班定远差,他七下西洋,煊赫大明国威,声势比班定远更大更雄伟,如何不能入庙?”
“诸卿不能将郑和看做一个宦官。”
“将郑和看成名臣名将便是,毕竟他虽是宦官,却从不干政,甚至还甚是勇武,在靖难之中,身先士卒,立过不少汗马功劳。”
您还知道宦官干政啊?
那您用多少宦官?
朝臣没法辩驳,因为定的是本朝人,朝臣参与过于尴尬。
像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不入文庙,反而太监郑和入了文庙,这是皇帝往文庙里掺沙子、掺屎呢。
“陛下,不如移去武庙?”胡濙不想自己入文庙的时候,旁边站个太监,騒臭。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那就入武庙吧。”
“待老太傅百年之后,必能入文庙。”
于谦是唯一活着入武庙的人。
毕竟人家的功绩摆在那里。
明朝现在的名单就是:李善长、胡惟庸、夏元吉、杨士奇、杨荣、杨溥、姚广孝。
文庙,总名单如下:
管仲、商鞅、范雎、李悝、苏秦、范蠡、蔺相如、百里奚、鲍叔牙、伍子胥、尉缭、张仪、吕不韦、晏婴、韩非、李斯、张良、萧何、范增、陈平、叔孙通、张骞、霍光、张安世、晁错、董仲舒、主父偃、桑弘羊、诸葛亮、荀彧、荀攸、郭嘉、鲁肃、陈群、张昭、顾雍、蒋琬、蒋济、贾充、宋配、张宾、崔浩、王导、谢安、桓温、苏绰、杨愔、褚渊、李冲、高允、卢辩、独孤信、高熲,杨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虞世南、马周、褚遂良、岑文本、李昭德、姚崇、狄仁杰、娄师德、宋璟、张九龄、李德裕、裴度、郑畋、韩熙载、冯道、赵普、范仲淹、包拯、寇准、王安石、韩琦、孟珙、文天祥、韩德让、完颜宗干、耶律楚材、郭守敬、伯颜、刘秉忠、廉希宪、阿鲁浑萨理、脱脱、李善长、胡惟庸、夏元吉、杨士奇、杨荣、杨溥、姚广孝。
一共98个人,空位比武庙要多。
而武庙也有修订。
管仲和乐毅、杨素,送去文庙,程昱、邓艾、诸葛恪、王保保、郑和加入武庙。
又加入一个窦宪。
孙武、乐毅、田穰苴、白起、孙膑、廉颇、李牧、吴起、田单、赵奢、司马错、王贲、赵佗、项羽、韩信、曹参、周勃、彭越、英布、龙且、夏侯婴、冒顿、李广、霍去病、周亚夫、卫青、窦宪、赵充国、程不识、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