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8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强学生保护法(6/8)

至认为,多学知识是很好的事,多补补课,是好事,知识学多了都是好处。

    报纸业、图书业、漫画等文娱行业的发展,和百姓识字率高息息相关,如今文娱行业繁荣,跟大明教育业息息相关。

    其实,现在校外的机构补课已经很完善了。

    皇帝出的幺蛾子太多了,天天增加新内容,学生在学校吃不透新知识,只能去学校补习相关内容。

    这些机构对时政掌握十分精准,比如新诞生一个行业,他们就会先去研究,比如电磁学。

    他们就知道,朝廷一定会将电磁学纳入教材的。

    果然。

    纳入了,校内老师还没搞明白呢,校外老师研究明白了,学生只能去他们那补课。

    一个初中生,必修加选修,少的27门课。

    多的课程达到32门。

    三年内,要将所有课程修到优,才能毕业。

    这就造成了,学生们连轴转,今天学完光学,明天学蒸汽学,然后学考古学。

    朝廷可能突然就会加两门,比如之前火起来的进化论,迅速纳入课本,今年火起来的乒乓球,小学生也得打。

    所以呀,学生的课程充满不确定性,现有的科目要快点学习完,不然时间肯定不够用的。

    这就给了校外机构的生长空间。

    本来考试制,才会这么忙,机构才能靠刷题,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谁能想到,学分制也这样。

    中枢对于校外机构是不反对的,只要是能学习的地方,中枢都是支持的。

    民办学校也是一样。

    大明有很多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一样,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虽然是民办,也被中枢管着。

    公办、民办之外,还有贵族学校。

    别以为贵族学校就轻松了。

    恰恰相反。

    贵族学校,比公办、民办还要卷。

    这个名字听着以为是有钱人去的吧,大大相反,有钱人家的孩子死都不去。

    那地方,小学六年级的题目,比公办学校初三题目还难,人家六年级就能写诗,你敢信?

    贵族学校的学生,就是为竞赛而生的。

    从景泰四十五年以来,朝廷每年都会举办一千场以上,各个类型的竞赛。

    比如心算、口算、珠算、魔方、记忆、函数、物理等等各种竞赛。

    像公办学校,冒出来一个天才都了不得了,能拿到一个省数算冠军,整个学校都得把这孩子供起来。

    贵族学校,一个省冠军?太一般了吧。

    遍地是全国冠军啊。

    最差的也是区域冠军吧?

    像大明,就分为五大区域,最卷是江南区,冠军含金量最高,能得一个区域冠军,那也是高手中高手了。

    至于一个省冠军,就别拿出来丢人了,我们人均几个好不好?

    贵族学校招生,也是很魔性的,要经过三轮特殊考试,每年招收一次,自愿去报考。

    进入贵族学校,有两大好处,一个是吃穿住用行费用全免,一个是配置的老师,是本府最精华老师团队。

    全国每一个府有且仅有一座贵族学校。

    每年招生数量很少。

    贵族学校是皇帝全资,只要入学后,一切费用都是学校出,吃喝住用行,皇帝全出了。

    学习强度难度,都是极高的。

    学生也可以退学,一切全靠自己,想继续在这里面竞争,就继续,自认为不行,就可以回到公办学校。

    入贵族学校的学生,老师会根据独特的天赋,进行主攻方向,开始在一个方向上深挖、精挖。

    然后进行参赛。

    他们就是为了竞赛而生的,挑战大脑的极限。

    进了贵族学校,他们就不必为工作而担心了,哪怕最差的,以后也能混个老师做。

    但这种天才,根本不可能看得上学校老师这样的工作。

    天空才是他们的极限。

    未来,他们会成为大明各种实验室里的骨干人才。

    其实贵族学校诞生于景泰四十二年,到今年刚好二十一年。

    已经有近千人,活跃在大明各个实验室内,还有人活跃在股交所、大公司总裁等重要职位上。

    成材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