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8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强学生保护法(7/8)

,高达70%。

    那些失败的,则去各地任教去了,有的回到了贵族学校任教,有的则去了民办学校,有的留在了太学。

    景泰六十一年,中枢改银行学为金融学,金融学下设银行学、证券、保险学、信托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对外经贸、市场营销学和精算学等学科。

    金融学,一跃成为最热门的学科之一。

    景泰六十二年,太学内要成立商学院。

    景泰六十三年,皇帝提出对太学、大学进行综合实力排名,对于前十名进行奖励制度。

    奖励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宿舍环境改善、专利优惠政策等等。

    其实是鼓励学校间良性竞争。

    大明教育是覆盖全明人的,大学近两千五百所,看着很多,其实是远远满足不了大明30多亿人口的学习要求的。

    大明完全有能力,再开一千所大学的。

    但中枢迟迟没有开办。

    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朝廷脑袋一拍,办一所大学很容易,但想办一所质量上佳的大学,是做不到的。

    品学兼优的优质老师,找不到。

    所以,大明是每年两三所大学的速度增加。

    除非对大学老师的审核放宽松,大学就会多很多,但中枢不愿意。

    大学是学技术的地方。

    而技术优秀的工人,都去工厂做工程师了,赚得多呀,大学花一万元请,人家工厂肯花两万、三万。

    让进士来当老师,他们也不会技术啊。

    反而太学不缺老师,小初高都不缺,就大学缺,只缺技术型老师。

    所以,在景泰五十一年时,中枢提出,技术人员返回大学任教计划,吸引了一批技术人员任教大学。

    这才使得大学数目年年扩张。

    景泰六十三年,皇帝提出,优秀工程师可兼任大学老师职务,单独招一个班主任,然后请工程师担任科任老师。

    朝野上下反响热烈。

    都觉得皇帝过于迁就工程师了,就强令他们回学校任教便是。

    当然了,这些工程师能否经过道德测试,顺利成为老师呢?

    这个问题经过几次讨论,只能勉强同意。

    但这种兼职老师,只能叫客座老师,是外聘老师,课堂上只准教授技术,其他的话不许说,在校外也不算是老师。

    反正进行了多方面限制,主要是担心校外不良风气,污染大学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支持优质教授,全大学讲课。

    这项决议通过,中枢决定今年挂牌790所大学。

    班主任则由理论研究的老师来担任,并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建设,以及对客座教师的监督。

    并开设心理课程,让学生有分辨社会的能力。

    中枢预计,以大明的体量,市场上需要7000所大学,1500所太学,100所国子监,才能容纳所有学生。

    从今年开始,中枢会持续增加学校建设。

    预计二十年内,完成目标。

    现在的大学,体量很大的,一个班的同学,比高中还挤,多的一个班能超过二百人。

    老师都得站在中间讲课,不然前后都有学生听不到。

    一个年级,有五十个班都不奇怪。

    大学老师是很忙的,工作时长都在八个小时左右。

    景泰五十六年,大明最忙女教师,一个人带了十七个班,节假日无休。

    在大明联欢会上,被邀请担任现场嘉宾,中枢对她进行表彰。

    大学人满为患,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严重下降,导致学生们毕业后,都要在企业里培训六个月以上,才能上岗。

    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学校人太多了,听课状态很差。

    这个问题,从景泰五十年时候出现的,一直在解决,效果一直不好。

    随着高考生越来越多,大学人也越来越多,老师却越来越少,愿意留校当老师的人,根本不多。

    今年,只能被迫用这种办法。

    这会使得大学教学质量下降,老师道德水平下降,甚至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引入大学。

    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之前中枢还试过,提高大学老师的福利待遇,但应聘者寥寥,这不止是钱的事,因为中枢给老师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