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70%。
那些失败的,则去各地任教去了,有的回到了贵族学校任教,有的则去了民办学校,有的留在了太学。
景泰六十一年,中枢改银行学为金融学,金融学下设银行学、证券、保险学、信托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对外经贸、市场营销学和精算学等学科。
金融学,一跃成为最热门的学科之一。
景泰六十二年,太学内要成立商学院。
景泰六十三年,皇帝提出对太学、大学进行综合实力排名,对于前十名进行奖励制度。
奖励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宿舍环境改善、专利优惠政策等等。
其实是鼓励学校间良性竞争。
大明教育是覆盖全明人的,大学近两千五百所,看着很多,其实是远远满足不了大明30多亿人口的学习要求的。
大明完全有能力,再开一千所大学的。
但中枢迟迟没有开办。
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朝廷脑袋一拍,办一所大学很容易,但想办一所质量上佳的大学,是做不到的。
品学兼优的优质老师,找不到。
所以,大明是每年两三所大学的速度增加。
除非对大学老师的审核放宽松,大学就会多很多,但中枢不愿意。
大学是学技术的地方。
而技术优秀的工人,都去工厂做工程师了,赚得多呀,大学花一万元请,人家工厂肯花两万、三万。
让进士来当老师,他们也不会技术啊。
反而太学不缺老师,小初高都不缺,就大学缺,只缺技术型老师。
所以,在景泰五十一年时,中枢提出,技术人员返回大学任教计划,吸引了一批技术人员任教大学。
这才使得大学数目年年扩张。
景泰六十三年,皇帝提出,优秀工程师可兼任大学老师职务,单独招一个班主任,然后请工程师担任科任老师。
朝野上下反响热烈。
都觉得皇帝过于迁就工程师了,就强令他们回学校任教便是。
当然了,这些工程师能否经过道德测试,顺利成为老师呢?
这个问题经过几次讨论,只能勉强同意。
但这种兼职老师,只能叫客座老师,是外聘老师,课堂上只准教授技术,其他的话不许说,在校外也不算是老师。
反正进行了多方面限制,主要是担心校外不良风气,污染大学良好的学习氛围。
并支持优质教授,全大学讲课。
这项决议通过,中枢决定今年挂牌790所大学。
班主任则由理论研究的老师来担任,并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建设,以及对客座教师的监督。
并开设心理课程,让学生有分辨社会的能力。
中枢预计,以大明的体量,市场上需要7000所大学,1500所太学,100所国子监,才能容纳所有学生。
从今年开始,中枢会持续增加学校建设。
预计二十年内,完成目标。
现在的大学,体量很大的,一个班的同学,比高中还挤,多的一个班能超过二百人。
老师都得站在中间讲课,不然前后都有学生听不到。
一个年级,有五十个班都不奇怪。
大学老师是很忙的,工作时长都在八个小时左右。
景泰五十六年,大明最忙女教师,一个人带了十七个班,节假日无休。
在大明联欢会上,被邀请担任现场嘉宾,中枢对她进行表彰。
大学人满为患,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严重下降,导致学生们毕业后,都要在企业里培训六个月以上,才能上岗。
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学校人太多了,听课状态很差。
这个问题,从景泰五十年时候出现的,一直在解决,效果一直不好。
随着高考生越来越多,大学人也越来越多,老师却越来越少,愿意留校当老师的人,根本不多。
今年,只能被迫用这种办法。
这会使得大学教学质量下降,老师道德水平下降,甚至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引入大学。
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之前中枢还试过,提高大学老师的福利待遇,但应聘者寥寥,这不止是钱的事,因为中枢给老师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