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14章 鱼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5/8)

得很轻松。

    “看伱这自信的样子,可是发现什么好苗子了?”朱祁钰问。

    “爹,您这翰林院里,可是卧虎藏龙啊。”

    朱见漭也不瞒着:“儿臣在翰林院,发现个改革奇才,叫张璁,他八次进士不中,考上后,一直在翰林院养望,颇有能力。”

    “张璁,朕记得。”

    朱祁钰点点头:“还有吗?”

    “编修蒋冕、经筵讲官贾咏、监察史夏言、东宫讲读毛纪,您觉得这几个人怎么样?”朱见漭笑着问。

    “眼光不错。”

    朱祁钰笑道:“但这几个,都是有刺儿的,得好好磨砺一番才能大用。”

    “爹您眼光最毒辣,儿子也是这样想的。”

    朱祁钰轻轻点头:“用人啊,是一门大学问,但你当了三十余年皇帝,这一点不用朕教。”

    “但你要记住,用人就信人,你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渺小的,得用朝臣为你治理这个国家,用好他们,就是你的臂助。”

    “老四,你能力朕知道,你的心胸朕也不担心。”

    “朕担心你会自作聪明,被人抓住这个弱点,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话宴席上其他人不理解。

    但朱见漠却凝重地点头:“爹,您放心吧,儿子晓得。”

    “无论何时,都要保证头脑清醒。”

    朱祁钰又指了指自己的椅子:“这,才是最重要的,保住它,其他的都会有的。”

    “儿子晓得。”

    一顿饭吃完,老皇帝心情不错,引领着出去看烟花,宫中紧张的气氛终于一扫而空,恢复喜乐的本色。

    正月初六,朱厚煐从黎平府出来,乘坐火车去贵阳。

    贵阳,是贵州最大城市,人口1200万,目前只是一线城市,却是一线城市中垫底儿的存在,也是特大城市,也是特大城市中垫底儿的。

    经济学家分成超级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城市,五个等级,按照人口、经济规模来统一划分的。

    今年贵阳最火的是,自来水厂。

    甚至,北京用的自来水,都要用贵阳一家公司的专利,作为该公司的本部,肯定是全世界第一家接自来水的城市。

    贵阳一共有三家自来水厂,每天都会引来上万游人的围观,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

    朱厚煐都去看了一眼。

    宫中就有,但他没注意看过呀,反而在贵阳看得津津有味的。

    贵阳还有大明规模最大的两家药厂,贵阳药厂和哈尔滨药厂。

    贵阳药厂,本来是宫中独资,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批股份进来,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厂。

    当初,老皇帝构想中的贵州,茶、酒、药,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

    贵州的茅台、习酒、珍酒、董酒、鸭溪窖、湄窖酒等等几十个品牌,全都畅销国内外。

    这个世界上,不喝白酒的国家,只有法国和德国,像维京人也在喝白酒,英国人本来也不喝白酒,但被淮王祸害之后,也开始借酒消愁了,肯定得喝白酒啊。

    像英国、荷兰这样的大明产品倾销地,是大明卖什么他们用什么,大明不卖,他们敢用?

    就连捷克斯洛伐克,都已经在接受白酒中。

    洋酒那个东西,真是狗都不喝。

    真正火爆,是夜店带起来的,调酒后足够美艳,口感未必多好,颜值高啊,所以这东西火,但在家里一般没人喝,纯粹为了装比。

    这种洋酒,是为了跑船才喝的,为了补充维生素,后来逐渐成了高端。

    调酒后喝的也不是酒味,而是气氛,所以洋酒喝得是浪漫,不是本身的酒。

    作为世界上的饮酒大国,大明每天会消耗掉25亿公斤白酒,每日消耗240亿公斤啤酒,其他酒液消耗在300亿公斤左右。

    这个数字,太恐怖了。

    也造成了,大明是车祸频发的国家,有记录的车祸,一年发生200万次,每年会有3万人丧生于车祸。

    不止国内,全世界每日都会消耗掉巨量的酒液。

    最畅销的是啤酒和葡萄酒,其次是白酒和洋酒,最后是果酒。

    景泰五十六年时,中枢曾倡议戒酒。

    全世界两千多家上市酒企股价血崩。

    景泰五十八年时,中枢提出交通规则,要求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